中国辽宁网--辽宁综合门户网站

互联网不能成为食品安全的谣言飞地

导读:顶着花儿的黄瓜用了避孕药,喝豆浆可能导致乳腺癌,萝卜和茶不能一起吃互联网上随处可见此类传闻,辟完谣又再现,反反复复的转发、炒作冲击着食品安全本就脆弱的舆论环境。在第八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专家们监测分析发现,将近一半食品安全问题的网帖是谣言...

“顶着花儿的黄瓜用了避孕药,喝豆浆可能导致乳腺癌,萝卜和茶不能一起吃”……互联网上随处可见此类传闻,辟完谣又再现,反反复复的转发、炒作冲击着食品安全本就脆弱的舆论环境。在第八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专家们监测分析发现,将近一半食品安全问题的网帖是谣言和传言。而社科院的研究报告统计,当前食品安全谣言占各类网络谣言的45%,位居第一。

“霸占”网络的食品安全谣言有三类,都属于对食品安全风险的认知偏差:一是极端夸大添加剂的危害,二是妖魔化农药,三是相生相克的民间传言,比螃蟹加西红柿等于吃砒霜。

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从田间到餐桌全程监管,我国农产品的合格率去年达到了97%。为什么总体形势稳中向好,在新媒体舆论场上公众获得感不强、信任感下降?为什么专家认为食品安全有保障,公众却总在感慨“还有什么敢吃?”。

食品安全谣言盛行,不能总怨公众科学素养低、辨别能力差。公众不是科学家,对食品安全的风险认知,感性多于理性。前不久微信朋友圈疯传蒜薹蘸白色液体的视频,直到农业专家出面澄清,白色液体是抑制霉变的合法保鲜剂,早在二十年前就开始应用,对人体无害,疑云方才散去。

有误解和疑惑不怕,就怕正面信息不及时、不到位。政府部门的信息发布要么缺位、要么慢三拍;权威专家又不愿面对媒体,怕说错了惹火上身。公众与科学认识之间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真空,恰好被爆发式增长的新媒体发现并迅速填补。食品安全问题本就人人关注,不少人对相关谣言宁可信其有,结果就是传言和谣言呼风唤雨,公众感受强烈负面化。

面对食品安全谣言的泛滥,监管部门的信息渠道要畅通,权威发布要及时;科学家们要多做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提升公众的辨伪能力,正本清源的本职不可缺失。

新媒体时代,也要提醒“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们,多些理性思考,少些盲目转发。那些“为了家人请迅速扩散”的帖子,看似贴心,其实未必真心,甚或别有用心。对于那些主观、故意的谣言制造者,也要依法惩处,防止互联网成为食品安全的谣言飞地。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