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省将逐步取消门诊输液——取消三级以上医疗机构(儿科医院或儿科门诊除外)门诊静脉输液,急诊和日间手术患者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可采取静脉输液治疗。
省卫计委制定《辽宁省2017年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方案》,提出将在全省实施预约诊疗、推行日间医疗服务等。
长期静脉注射可能增加肝肾负担
为加强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提高药物合理使用水平,今年全省将逐步取消门诊输液。第一步就是取消三级以上医疗机构(儿科医院或儿科门诊除外)门诊静脉输液,急诊和日间手术患者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可采取静脉输液治疗。
省卫计委医政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沈阳几家大医院已经取消门诊输液了,“医大一院、盛京医院、省人民医院都已经取消门诊输液了,年底前三级医院都会停止,以后也会往二级医院推。”盛京医院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除了儿科门诊和急诊,其他门诊确实已经取消输液多年了。
此前,江苏、安徽等省份也明确规定大医院门诊取消输液。省卫计委专家介绍,很多门诊病种是不需要输液的,而目前最容易滥用抗菌药物的是感冒、腹泻患者及手术患者。“之所以说‘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是因为口服药品经胃肠吸收,不经体内循环系统,对身体副作用很小。而打针药物进入循环系统有限,相比来说输液是将药品直接注射到血液中,参与体内循环,肝、肾的代谢负担是最重的,长期静脉注射可能增加肝肾负担。”
监测二级以上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
大量使用抗菌药会使一部分致病菌变异成耐药菌株,这种耐药性既会被其他细菌所获得,也会遗传给下一代。
“超级细菌”很大程度上就是抗菌药物滥用催生出来的,如果继续恶化,很可能出现感染时无药可用的局面。
为了进一步控制药物使用,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年底全省三级医院和50%的二级医院要全部加入全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明年年底前,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全部纳入。
加强合理用药指导,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加大合理用药宣传力度,提高患者对合理用药的重视程度,鼓励探索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查询药品合理用药信息的方式方法,并在医疗机构人流密集的地点如取药窗口、门诊大厅等区域设置各种类型多媒体设备,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强合理用药宣传。
推进日间手术试点 确定并公开病种
去年,全省完成日间手术18235例,占择期手术的7.8%。未来,全省将继续推行日间医疗服务,在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推进三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日间手术试点工作,将部分住院服务转变为日间医疗服务,缓解患者“住院难”和“手术难”问题。
开展日间手术试点的医院将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确定并公开开展日间手术的病种和技术目录,明确适应症范围、麻醉方式、主要风险和大致费用范围。制定日间手术临床路径,开展日间手术路径化管理,逐步提高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形成基于日间手术的分级诊疗模式。
其次,鼓励三级以上医疗机构将部分传统住院诊疗服务安排在日间,在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设置日间病房,开展日间化疗、新生儿日间蓝光照射治疗等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到年底二甲以上医院全能预约诊疗
去年,全省95家医疗机构提供移动支付的方式进行结算,全省三级医院平均预约诊疗率达到30%,100多家医疗机构开展分时段预约诊疗,有效减少患者的候诊时间。
到年底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全面实施预约诊疗服务,预约时间精确到小时,有条件的精确到分钟,坚持“预约优先”的原则。
年内,三级甲等医疗机构全部实现分时段预约诊疗。
利用12320预约号源统一管理信息平台,将电话、窗口、诊间等传统预约渠道与网络、移动客户端、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等新兴预约渠道相融合,在信息平台上统一管理预约号源,合理安排初诊患者、复诊患者就诊时间,提高预约诊疗效率。
为推动分级诊疗,将优先安排慢性病连续跟踪管理患者的预约。
在检验检查方面,医生开具检查检验申请单后,患者通过自助信息终端选择时间段,减少等候时间和往返次数。
此外,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全面推进实名制就医。现场挂号时,必须凭有效身份证明实名挂号,对所有就诊患者都须建立正规病案。对于急诊、病情危重的患者,可先进行抢救治疗,待病情平稳后,再核实身份。
打破科室限制管理住院床位 提高使用率
各医院还将根据患者就诊情况,灵活调配机构内医疗资源。
首先,医院需根据季节变换、疾病发病情况,对可能出现的门急诊就诊高峰提前预判,科学调整门急诊医务人员安排,保障门急诊医疗秩序平稳有序。
对于医院病床紧张的情况,医院可通过设置专门住院病床调配机构,安排专人根据患者病情区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住院顺序和住院床位,打破科室管理住院床位的传统观念,提高住院床位使用效率。
加强门诊、药房等多部门协作,实现信息共享,合理调整药房人员安排,缩短高峰时段患者在取药窗口的排队时间。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药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搭建双向转诊信息平台 推广信息化支付
为实现上转和下转患者的诊疗信息共享,保证分级诊疗服务的连续性,省卫计委要求各医院搭建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在保障患者隐私的前提下,通过互联网、移动网络、通讯网络等途径,为患者提供检查检验结果、就诊项目、医疗服务费用等方面的信息查询服务,为患者推送诊疗信息、用药信息、异常检查检验结果信息、疾病相关健康保健知识等。
在院内推广使用就诊卡预存、银联、手机软件等多种信息化支付方式,实现床旁结算、诊间结算,使患者结算更为便捷。年内,三级甲等医疗机构移动方式结算金额不低于总金额20%。
建立胸痛中心等急性病多学科诊疗模式
各级急救中心要充分发挥在院前医疗急救中的指挥调度作用,实现院前急救快速反应,缩短急救反应时间。理顺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院内急诊与院内其他科室之间的协同服务流程,接诊医疗机构要为院前急救开通绿色通道。
针对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的急性病,建立如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急性病多学科诊疗模式,缩短患者进入医疗机构到接受治疗的时间。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患者院前院内医疗信息共享,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
加强脑卒中、冠心病(介入技术、冠脉搭桥技术)、常见肿瘤性疾病(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儿童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髋膝关节置换技术、四级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等重点病种及医疗技术质量管理和费效比控制。